形态描述
形态(据西南亚种)
雄性成鸟:额、头顶和枕部褐色,具较宽的暗橄榄绿色羽缘;眼先和眉纹浅灰绿色;背、肩暗橄榄绿,腰和尾上覆羽绿色稍淡;尾羽黑褐色,外缘以橄榄绿色;飞羽黑褐,外侧羽片均缘以橄榄绿,覆羽褐色,除初级覆羽外,概缘以橄榄绿;颊、耳羽淡橄榄绿;颏、喉、胸和两胁呈绿灰色,腹部中央和尾下覆羽浅黄沾绿;腋羽淡黄白色;翅下覆羽白色。
雌性成鸟:羽色与雄鸟相似。
幼鸟:似成鸟,但羽色较暗;嘴呈黄色,跗蹠铅灰色,与成鸟不同。
虹膜暗褐或灰色;上嘴暗褐,下嘴铅灰;跗蹠暗紫褐色。
量衡度:(注:见图1)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6.8 81.4 9.1 46.3 24.4 11.8
♂♂(10) (5.5-8) (78-89) (8-9.5) (44-48) (23-26) (11-12.5)
5.9 77.4 8.9 44 22.7 11.8
♀♀(10) (5-7.5) (72-83) (8.6-9) (42--46) (21-24) (11.2-12)
雄性成鸟:额、头顶和枕部褐色,具较宽的暗橄榄绿色羽缘;眼先和眉纹浅灰绿色;背、肩暗橄榄绿,腰和尾上覆羽绿色稍淡;尾羽黑褐色,外缘以橄榄绿色;飞羽黑褐,外侧羽片均缘以橄榄绿,覆羽褐色,除初级覆羽外,概缘以橄榄绿;颊、耳羽淡橄榄绿;颏、喉、胸和两胁呈绿灰色,腹部中央和尾下覆羽浅黄沾绿;腋羽淡黄白色;翅下覆羽白色。
雌性成鸟:羽色与雄鸟相似。
幼鸟:似成鸟,但羽色较暗;嘴呈黄色,跗蹠铅灰色,与成鸟不同。
虹膜暗褐或灰色;上嘴暗褐,下嘴铅灰;跗蹠暗紫褐色。
量衡度:(注:见图1)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6.8 81.4 9.1 46.3 24.4 11.8
♂♂(10) (5.5-8) (78-89) (8-9.5) (44-48) (23-26) (11-12.5)
5.9 77.4 8.9 44 22.7 11.8
♀♀(10) (5-7.5) (72-83) (8.6-9) (42--46) (21-24) (11.2-12)
鉴别特征
大小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6.8 81.4 9.1 46.3 24.4 11.8
♂♂(10) (5.5-8) (78-89) (8-9.5) (44-48) (23-26) (11-12.5)
5.9 77.4 8.9 44 22.7 11.8
♀♀(10) (5-7.5) (72-83) (8.6-9) (42--46) (21-24) (11.2-12)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6.8 81.4 9.1 46.3 24.4 11.8
♂♂(10) (5.5-8) (78-89) (8-9.5) (44-48) (23-26) (11-12.5)
5.9 77.4 8.9 44 22.7 11.8
♀♀(10) (5-7.5) (72-83) (8.6-9) (42--46) (21-24) (11.2-12)
生物学
生态 纯色啄花鸟常结群或单个活动于低山开阔的森林地带,亦见与柳莺等莺亚科的鸟类活动于林间小道的低矮乔木或傍山公路的行道树上。性较活泼,常不停地由较低的树枝飞到树冠顶部。多在阔叶树或高大乔木的寄生植物上觅食,更喜在盛开花朵的树上寻觅食物。鸣声似单调的“chi-chi-chi”,清脆而颤动。
繁殖期为3—8月,巢呈梨形,巢口位于巢的中部。营巢材料为松叶、纤维、棉花、蛛网等物。产卵多在6月,每窝产2—3枚,卵的大小平均为14.5 × 10.6毫米。
1月上旬在云南东南部河口采得的幼鸟,雏期后的换羽已经完毕。
纯色啄花鸟的食物为昆虫、植物果实和花蜜等。据四川西南和云南西北部地区4—7月6个鸟胃的剖检,食物中动、植物性食物几各占一半。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5个鸟胃剖检,1胃为昆虫,余为花瓣和种子。
纯色啄花鸟常在盛开花朵的树上啄食小虫,尤喜啄食花瓣和花上的小虫,有传播花粉的作用。
繁殖期为3—8月,巢呈梨形,巢口位于巢的中部。营巢材料为松叶、纤维、棉花、蛛网等物。产卵多在6月,每窝产2—3枚,卵的大小平均为14.5 × 10.6毫米。
1月上旬在云南东南部河口采得的幼鸟,雏期后的换羽已经完毕。
纯色啄花鸟的食物为昆虫、植物果实和花蜜等。据四川西南和云南西北部地区4—7月6个鸟胃的剖检,食物中动、植物性食物几各占一半。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5个鸟胃剖检,1胃为昆虫,余为花瓣和种子。
纯色啄花鸟常在盛开花朵的树上啄食小虫,尤喜啄食花瓣和花上的小虫,有传播花粉的作用。
生境信息
生态 纯色啄花鸟常结群或单个活动于低山开阔的森林地带,亦见与柳莺等莺亚科的鸟类活动于林间小道的低矮乔木或傍山公路的行道树上。性较活泼,常不停地由较低的树枝飞到树冠顶部。多在阔叶树或高大乔木的寄生植物上觅食,更喜在盛开花朵的树上寻觅食物。鸣声似单调的“chi-chi-chi”,清脆而颤动。
繁殖期为3—8月,巢呈梨形,巢口位于巢的中部。营巢材料为松叶、纤维、棉花、蛛网等物。产卵多在6月,每窝产2—3枚,卵的大小平均为14.5 × 10.6毫米。
1月上旬在云南东南部河口采得的幼鸟,雏期后的换羽已经完毕。
纯色啄花鸟的食物为昆虫、植物果实和花蜜等。据四川西南和云南西北部地区4—7月6个鸟胃的剖检,食物中动、植物性食物几各占一半。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5个鸟胃剖检,1胃为昆虫,余为花瓣和种子。
繁殖期为3—8月,巢呈梨形,巢口位于巢的中部。营巢材料为松叶、纤维、棉花、蛛网等物。产卵多在6月,每窝产2—3枚,卵的大小平均为14.5 × 10.6毫米。
1月上旬在云南东南部河口采得的幼鸟,雏期后的换羽已经完毕。
纯色啄花鸟的食物为昆虫、植物果实和花蜜等。据四川西南和云南西北部地区4—7月6个鸟胃的剖检,食物中动、植物性食物几各占一半。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5个鸟胃剖检,1胃为昆虫,余为花瓣和种子。
繁殖特征
繁殖期为3—8月,巢呈梨形,巢口位于巢的中部。营巢材料为松叶、纤维、棉花、蛛网等物。产卵多在6月,每窝产2—3枚,卵的大小平均为14.5 × 10.6毫米。
国外分布
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孟加拉、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等地(留鸟)。
国内分布
见于四川、贵州、云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等省、区(留鸟)。
经济用途
纯色啄花鸟常在盛开花朵的树上啄食小虫,尤喜啄食花瓣和花上的小虫,有传播花粉的作用。
分类讨论
亚种分化 纯色啄花鸟共分化为7个亚种。见于我国境内的计有3个亚种。
检索表文本
亚 种 检 索
嘴较短,嘴峰(1O♂♂) 9.1 (8-9.5)毫米;上体呈深暗的橄榄绿色………………………………………
………………………………………………………………………西南亚种Dicaeum concolor olivaceum
嘴较长,嘴峰(100"d) 9.8 (9.5-10)毫米;1=体羽色较浅而鲜亮………………海南亚种D. c. minullum
嘴峰9-10毫米;上体辉亮,呈深橄榄绿色………………………………………台湾亚种D. c. uchidai
嘴较短,嘴峰(1O♂♂) 9.1 (8-9.5)毫米;上体呈深暗的橄榄绿色………………………………………
………………………………………………………………………西南亚种Dicaeum concolor olivaceum
嘴较长,嘴峰(100"d) 9.8 (9.5-10)毫米;1=体羽色较浅而鲜亮………………海南亚种D. c. minullum
嘴峰9-10毫米;上体辉亮,呈深橄榄绿色………………………………………台湾亚种D. c. uchidai